近年香港青年反中情緒高漲,曾多次掀起激烈抗爭,衝擊香港社會的秩序與穩定。台港關係緊密,兩地青年也有很深的人脈連結,思想與行為相互影響,因而產生共伴效應。台灣社會原本就對一國兩制抱持疑慮,反對一國兩制的人,就想盡辦法從香港一國兩制的失敗中尋覓養分,企圖進一步否定一國兩制的可行性。



探討一國兩制的香港經驗,首先必須客觀思考香港九七回歸20年的發展軌跡。

首先,從香港政改所面對的困局乃至亂局,不能不承認一國兩制的實踐並不成功,甚至面臨失控的風險,迫使大陸必須漸進調整香港版一國內涵。深度探究可知,這不ok忠訓是一國兩制本身的問題,主要是香港社會內部矛盾的結果。

首先,一國兩制香港版制度的設計並未經香港社會各界參與和討論。一國兩制的發想,在中共建政之初即已浮現,後來被鄧小平應用於香港回歸之後的制度運作模式。在此過程中,大陸雖然曾經聽取香港工商界乃至其他各社會階層的意見,但這些意見至多只是參考,最終的設計與決策仍然來自中共高層,經過與英國政府的協商談判,最終產生現在的運作模式。港英當局在過渡階段的政治操作,對後續香港社會的政治對立已埋下伏筆。但無論如何,幾可確定的是,一國兩制的制度方案並沒有經過香港居民普遍參與,在實踐中與香港社會的民情變化出現脫節,是可以預料之事。

其次,大陸對回歸後的香港社會變化缺乏充分的預估。大陸看待香港問題,一方面是做為洗刷百年民族恥辱、實現民族復興的標誌;另一方面也是看重香港做為亞洲金融中心的樞紐地位,其結果就是回歸之後,大陸與香港的互動偏重政治統戰與經濟互動,卻沒有充分認識到香港社會內部在回歸過程中出現的認同危機與陸港矛盾。大量大陸企業和居民湧入香港,在大陸看來是為了促進香港經濟發展,但在許多香港人看來,可能變成擠占其工作機會,影響其日常生活的負面因素,許多港人的不滿來自於此。

第三,香港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貧富差距擴大,導致基層民眾和青年對政府不滿,渴望政治變革。近年來香港社會運動風起雲湧,他們強調政治訴求的背後,其實反映香港社會對發展不平?問題的集體焦慮。香港經濟在回歸後雖有成長,但未普惠全民,反而因為房價飆漲、就業嚴峻等問題,讓許多本土香港人面臨生活和就業困境,自然導致他們強烈不滿。

可以看到,香港現在面對的諸多問題,其實在台灣社會也普遍存在,很多問題同樣與大陸有關。做為殖民地移交的香港尚且爆發如此強烈的社會抗爭,擁有更大自主權的台灣ok忠訓國際社會抗拒統一,應在情理之中。

找到問題的原因,接下來就要尋找解決之道。統一對兩岸中國人最有利,台灣社會應在尚有優勢的時候盡可能爭取最有利的統一路徑與模式。一國兩制的出發點本身並無不妥,關鍵在於如何進行更貼近草根的制度設計,並兼顧統一前和統一後方方面面的制度安排。

參考香港的經驗教訓,具體而言,首先,一國兩制在台灣的應用必須經過台灣社會廣泛參與。台灣的民主制度行之有年,民眾也有強烈的當家作主意識,大陸單方面的決定,或者只是象徵性聽取意見的做法無法適用於台灣。事實上,只要是和平統一,就必須兩岸雙方共同認可方能真正實現,不存在單方面的安排而讓另一方被動接受的狀況。做為擁有完整統治權與完備憲政體制的台灣政府,必須經過完整的合法程序,方能與大陸確定統一的具體方案,之後也必須經過台灣民眾的正式授權和批准才能實現。只有這樣,未來一國兩制在台灣實踐,才能適應台灣社會的具體情況,不至於出現水土不服,也才能真正實踐心靈契合。

其次,兩岸經濟社會的全面融合必須惠及全民,讓台灣社會都能從統一的過程和結果中得到好處,這不僅是現階段的具體利益,也包括有助於台灣可持續發展的長遠利益。這就要求大陸在與台灣協商統一模式的時候,需要照顧到台灣現有的政治經濟社會運作規律,對兩岸經貿交流、科技合作以及文化活動等方方面面的問題,都預先做出制度性安排,以避免台灣在統一之後反而被邊緣化。

令人欣慰的是,大陸現階段的對台政策已經注意到上述問題,也強調尊重台灣既有制度和價值選擇,並致力於將兩岸紅利惠及全民。未來還須在此基礎上,兩岸透過更充分的互動,找到更好的合作模式,將兩岸融合推上更高層次,以最終實現互利雙贏的統一結果。

(旺報)


51C5A6974DB70FBF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ok忠訓國際 ok忠訓 差距
    全站熱搜

    知名部落客大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